4月8日~4月10日,张宝斌、余爱平、叶婷一行三人赴河南参加“好未来教育论坛暨全国思源实验学校智慧教育嵩县现场会”。虽来去匆匆,但两天的专家讲座、课堂观摩、成果展示、师生交流。让我们开眼界,拓视野,感悟深,震撼大,收获满。
科技与教育融合,科技助力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和学。特别对贫困落后地区薄弱学校教育实现弯道超车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智慧教育需要强大的现代化硬件设施作支撑,更需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专家引领,最终依靠掌握现代化技术的教师去不懈的应用、总结、提升、融合。
传统的一枝粉笔、一本讲义、一块黑板、三尺讲台的课堂即将被智慧课堂所占领。时不我待!加油吧!与时俱进的老师们!砥砺前行的思源学校!
学习归来。现将叶婷老师的学习心得《洛水之行》与各位同仁分享。
洛水之行
忙碌的生活如疾风般飕飕吹来,妄断掐断记忆的星火,那一个个棱角分明的轮廓勾勒出的璀璨火花,此时忽明忽暗地闪烁着。时光健步如飞,妄图吞噬那泛着火花的记忆,此刻记忆如顽童捉迷藏般渐行渐远。时光的少年耐不住性子便步履匆匆地启程,让我来不及细细品尝回忆的味道,遗忘的步履便悄然而至,而那些掩映着青春活力如牡丹般美丽的孩子们、那些心系贫困山区孩童的社会人士、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却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如潮水般涌向记忆的闸门,唤醒那沉睡着的思绪。
每一次北上的必经之路,却从未停留驻足,我始终相信不刻意雕琢的遇见才是最美的邂逅。在火车上,思绪随着两岸不断倒退的群山而飞向了远方——那个我即将留下足迹的下一个他乡,那里有什么呢?史书和河南友人讲述掀起阵阵微风,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款款走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的轮廓。“崤函帝宅,河洛王国”,见证着悠久厚重的政治文化;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历史的熔炉练就了铮铮傲骨的牡丹君子;洛河汤汤,丝绸依依,泛着历史的光泽,华贵的丝绸婉若处子般惊艳了时光;人杰地灵,群英荟萃,催生了孕育流芳百世之英豪佳作的摇篮。《三都》问世,一时洛阳纸贵,左思因此名满京华,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
千百年之后,古老的城墙在历史的侵蚀下逐渐坍圮,洛河的水浅浅而立,较之于浩浩汤汤的长江黄河,不过一瓢饮。与它毗邻而居的运河老人在风中呻吟着,历史的泥沙在干涸的河床上沉睡,只留下两个相依为命的老人彼此述说着千百年来的寂寞衷肠。昔日那条通向异域西方川流不息的丝路在罕至的人迹中杂草丛生,如今却又在拓荒者的开辟下生机盎然;“焦骨牡丹”依旧如火如荼地怒放着,每年的阳春三月,迁客骚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摩肩接踵,寻觅着一千多年前嵌入青史的那一株株不畏皇权的“焦骨牡丹”。后世的人如饥似渴手不释卷地读着《三都》,洛阳纸贵的神话依旧在延续着……千百年的文化底蕴的滋养和熏陶,孕育了钟灵毓秀的你——洛阳。
我的思绪随着火车一样疾速驰骋,铁轨两旁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苗似一张巨大的绿毯般铺在了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不断疾驰的列车将这张绿毯铺向更远的天际。这巨大的绿毯该庇佑多少生命啊!不知过了多久,奔驰的列车渐渐慢了下来,眼前的绿毯一点一点儿的消失,林立的高楼闯入我的视线,最终后来居上霸占了绿毯的位置抢占了我的全部视线,于是,我知道了,我的下一个他乡就要到了。
当双脚踏上那片北国的土地时,辛勤的太阳宛若军人般一丝不苟地严阵以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如这片土地上那些辛勤耕耘的人们。很遗憾,空气中并没有弥漫着我所期待的牡丹芳香,一辆大巴将我们一行带往了嵩县,据说那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关于贫穷,我并没有深刻的切身体验,不是因为我出身于殷实之家,而是父母用他们前五十年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几个孩子的衣食无忧。在嵩县,我才真实地触摸到这个世界上贫穷的脉搏。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渴睡的上帝打了个盹,让嵩县的孩子们长久地被现代文明所遗忘。即便如此,那些追逐朝阳的孩子们也从未停止过守望花开的步伐。如今,清醒了的上帝意识似乎到了自己的失职,终于把目光投向这些山里的天使们。言爱如春风般沿着山峦吹到了这闭塞的县城,好未来将现代教育科技的清泉注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校舍,给那一个个营养不良却渴望向阳而立的幼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请继续观看《洛水之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