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团队合作
【设计目标】
1、通过团队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的归属感。
2、通过共同完成任务来提高学生相互合作意识,培养大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3、在游戏中感受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体验个人对团队的信任与责任,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与快乐。
【参加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
【预期效果】
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而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很多工作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但随着现今社会竞争领域的日益普及,学生间的竞争冲突也日益突现,其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日趋淡化。同时,现今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存在着不合群、不善与人合作的弱点。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势必影响将来的工作,更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为此,需要在学校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着充分发挥教师主动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合作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以其达到预期效果。
【活动方式】心理暗示、游戏体验、谈话讨论交流分享。
【活动过程】
一:游戏体验:(通过游戏认识到团队成员的互帮互助,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力量感,增进团体认同感和凝聚力。)
游戏一:摸高活动
1、 请两名同学到讲台跳高摸高
2、 请两名同学邀请另一个伙伴,绑腿跳高摸高
3、 从游戏当中,你能总结出什么?
游戏二:“汪洋中的一艘船”(或“同舟共济”)。
①营造氛围,使大家进入想象中的场景:
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在大海上航行,突然间乘坐的轮船沉没了,所有人都必须搭上救命的小船(报纸)才能活下来到达陆地。
②将部分同学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队长,指挥大家上船,务必保证所有同学都要上船。地面被当作是一片大海,每组领两张报纸铺在地面上作为救命的小船,所有同学的脚都必须在救生艇上才算成功。接下来,救命的小船更小了,收回一张报纸,让学生继续上船,看是否一样成功。
③游戏结束,大家分享游戏的体会与感受,怎样才能让所有成员登上船?
④自由回答,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体验。
学生总结游戏中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想成功必须要团结,必须要合作”的道理。
二:故事探讨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讨论,可以请同学唱这首歌活跃气氛或放此音乐。
三、合作的定义
四、小组探讨合作的有利因素和行为
五、再创情境,释放情感,感受团结合作的力量和感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想大家一定深切地体会到合作的喜悦、团结的力量。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融入了各自的团队,也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借助于自身的能力和相互之间的信任战胜了活动中的许多困难。
大家的表现让我很感动,希望你们能够将今天的这种表现延续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及时地融入团队,不断地找到团队合作的快乐。最后,感谢大家给我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时光的机会,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歌,来结束我们的合作。歌曲的名字是《众人划桨开大船》。
(师生同唱《众人划桨开大船》。)